江门市第一届“五邑杰出工匠”(口腔修复工艺)技能竞赛在我院举行
来源 : 发布日期: 2018-10-15
字体 : [大] [中] [小]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挖掘和宣传五邑杰出工匠,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培育更多“高精尖”技能人才,由江门市总工会主办、我院承办的江门市第一届“五邑杰出工匠”(口腔修复工艺)技能竞赛于10月14日上午在我院举行。江门市总工会经济工作部凌向中副部长、江门市口腔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江门市口腔医院院长谢佐理、江门市口腔医院副院长曾红雨、江门市口腔医院工会主席聂筱红出席了本次竞赛。
      赛前,谢佐理院长代表组委会向出席本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及来宾表示欢迎和感谢,简单介绍了口腔修复工艺的专业性和重要性,希望各位选手以这次竞赛为契机,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口腔健康是人的身心与生命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牙齿是口腔的门户。义齿(俗称“假牙”)的制作和修复质量,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咀嚼、发音和微笑功能的恢复。每个义齿的制作,因患者不同而异,是纯粹的私人定制。唯其如此,对每一位口腔修复工艺人员的制作技艺要求都非常高,甚至是到了苛刻的地步。要一件义齿工件完全适应口腔的生理和功能的需要,真正获得舒适美观的效果,需要技师们专注笃定,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让其不仅成为一个义齿工件,更是一件艺术品。
      本次竞赛以“弘扬工匠精神,提升口腔修复义齿制作质量”为主题,目标是促进五邑地区广大口腔修复工艺人员努力提升技能素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升,提升口腔修复义齿制作质量,为市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口腔保健服务。竞赛分为全冠蜡型和全口排牙两个项目,均十分考验参赛者们的水平:全冠蜡型要求在2小时内完成全冠蜡型制作,能体现作品的形态和功能,设计合理,形态美观,整体协调,生动富有艺术性,蜡冠可完整取下;全口排牙要求3小时内完成全口排牙及蜡托制作,要求排成良好的正中牙合,浅覆盖,浅覆牙合,具备蜡义齿试戴前的要求。
      全冠蜡型是制作牙冠的工艺中一项重要的环节,即在石膏模型上雕刻出牙冠的蜡型。在制作的过程中,该项目的参赛者们密切地注意边缘是否密合、邻接是否恰当、牙冠的形态和功能等问题,严肃认真、全神贯注、一丝不苟,通过一步步的雕刻,逐步呈现出牙齿原来的形态、功能特点,做到了“以牙还牙”的最高水平。用他们的巧手制作出一颗颗精细的牙齿,在牙模上呈现浑然一体的美感。
      为牙列缺失患者制作的义齿称全口义齿,制作一副高质量的全口义齿,可以弥补牙列缺失给患者带来的咀嚼功能丧失等各种影响,其中最繁琐的工艺当属“全口排牙”这一步骤。全口排牙的参赛者们首先根据牙的种类、形态、色泽、大小、患者的口腔条件及患者的要求综合考虑、精心选牙,合理地把每一颗牙排在牙槽嵴顶上。在排牙过程中,随时注意牙齿的咬合关系、牙弓弧度、左右对称等问题,通过对细节的把控,做到统一协调、左右均衡、上下曲线合理美感,并通过牙合架的调节,模拟全口牙在口内的运动轨迹,完美地实现功能与艺术、舒适与美感的协调统一。以尽可能恢复患者有个性特征的自然外观和功能,保护牙槽骨和粘膜组织,部分恢复咀嚼和发音的功能。
      各位选手以这次竞赛为切磋技艺的机会,拿着石膏模型仔细揣摩,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他们一手拿着模型,一手握着雕刻刀,屏气凝神、目不转睛地雕刻着属于自己的作品。时间一分一秒走过,选手们的两鬓早已冒出微微的细汗,但他们的腰身却依然挺直,手中的动作仍有条不紊。能工巧匠们心无旁骛、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展示着精雕细琢的精神及高超的专业技术水平。评委和全体工作人员严格执行竞赛规则,确保比赛公平、公正、公开。
      经过了3个多小时紧张激烈的比赛,评委们根据参赛者的操作表现、所用时长和质量进行打分,并对参赛作品进行详细的点评。
      最后,主持人宣布本次竞赛获奖选手名单:毛兴平(江门市区选手)获得全冠蜡型项目的一等奖、谌家乐(江门市区选手)获得全口排牙项目的一等奖;扶容双(江门市区选手)、梁培泽(台山市选手)获得全冠蜡型项目的二等奖,林建伟(江门市区选手)、张延锦(江门市区选手)获得全口排牙项目的二等奖;任飞(江门市区选手)、莫凤鸣(江门市区选手)、蔡世平(台山市选手)获得全冠蜡型项目的三等奖,卢丽敏(江门市区选手)、邓健林(台山市选手)、高嘉华(江门市区选手)获得全口排牙项目的三等奖;其余选手获得优胜奖,以资鼓励。
        本次竞赛取得圆满成功,给口腔技工们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搭建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相关附件: